栅格数据结构的建立

正文

栅格数据结构的建立

2018-06-12 | 作者 : jiping

category : 数据可视化

要建立一个栅格数据结构需要明确三个内容:数据来源(即获取数据的途径)、栅格系统的确定和栅格代码的确定。

1.栅格数据的获取途径

栅格数据的获取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分类影像输入法。通过遥感手段获得的数字图像就是一种栅格数据。它是遥感传感器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对一个区域地面景象的辐射和反射能量的扫描抽样,并按不同的光谱段分光并量化后,以数字形式记录下来的像素值序列。

(2)扫描数字化法。通过扫描仪对地图或其他图件的扫描,可把资料转换为栅格形式的数据。fl:体为:扫描仪扫描专题图的图像数据得到每个像元的行、列、颜色(灰度),定义颜色与属性对应表,用相应属性代替相应颜色,得到每个像元的(行、列、属性),再进行栅格编码、存储,即得到该专题阁的栅格数据。

(3)数据结构转换法。通过运用矢量数据栅格化技术,把矢萤数据转换成栅格数据。这种情况通常是为了有利于GIS屮的某些操作,如叠加分析等,或者是为了便于输出。

(4)手工网格法。在图上均匀划分网格,逐个网格地确定其属性代码的值,最后形成栅格数据文件。

2.栅格系统的确定

(1)坐秘系统的确定。表示A有空间分布特征的地理要素,不论采用什么编码系统、什么数据结构(矢、栅),都极在统一的坐标系统下,而坐标系的确定实质是坐标系原点和坐标轴的确定。

由于栅格编码一般闲于区域型GIS,原点的选择常異有局部性质,但为了便于区域的拼接,栅格系统的起始坐标应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公里网的交点相一致,并分别采用公里网的纵横坐标轴作为栅格系统的坐标轴。

(2)栅格单元的尺寸的确定。栅格单元尺寸确定的原则是应能有效地逼近空间对象的分布特征,又减少数据的冗余度。格网太大,忽略较小图斑,信息丢失。一般来讲,实体特征越复杂,栅格尺寸越小,分辨率越高,然而栅格数据量越大,按分辨率的平方指数增加,计算机成本就越高,处理速度越慢。一般可采用保证最小多边形的精度标准来确定格网尺寸,使形成的栅格数据既有效地逼近地理实体,又能最人限度地降低数据冗余度。

3.栅格代码(属性值)的确定

每个栅格元素只能取一个值,实际上一个栅格可能对应于实体屮几种不同属性值,因此存在栅格数据取值问题。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当一个栅格单元内有多个可选属性值时(见图2.16),要按一定方法来确定栅格属性值。

(1)中心点法。取位于栅格屮心的地物类型或现象特性的属性值为该栅格的属性值。

(2)面积占优法。栅格单元属性值为占该栅格面积最人的地物类型或现象特性的属性值。

(3)重要性法。定义栅格内不同地物的重要级别,取最重要的地物类型的M性值为栅格属性值。

(4)长度占优法。每个栅格单元的值由该栅格屮线段最长的地物类型的属性值来确定。

label :
    请 登陆 后进行评论

评论列表 ( 0 )

 



最多关注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