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资讯速读——2020年9月18日

正文

地学资讯速读——2020年9月18日

2020-09-18 | 作者 :

category : 地理信息

综合新闻

1《关于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共接收项目申请269671项,经初审及复审后共受理267541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项目管理办法以及专家评审意见,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19次委务会议决定资助面上项目14773项、重点项目737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0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377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含港澳)625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7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260项、部分联合基金项目(NSAF联合基金、天文联合基金和大科学装置科学研究联合基金)180项,合计32486项。

2《地球大数据专项入列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技术促进机制在线平台》:中国日报9月15日电(记者 张之豪)9月11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9月15日开幕前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技术促进机制在线平台(UN 2030 CONNECT)将地球大数据专项列为其合作伙伴和技术支持机构。这是地球大数据专项践行“以开启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行动10年’为契机,支持联合国相关努力(见“中国关于联合国成立75周年立场文件”)”的具体实践,彰显了我国在以技术促进机制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3《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这9项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2021年底前要确保完成制定任务》:据自然资源部官网消息,该部办公厅已于9月11日印发《2020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要求确保按时完成标准计划研究制定任务。自然资源部组织制定这项计划,旨在为其职责履行增加标准供给,提升标准化对自然资源各项业务工作的服务保障水平,并促进标准研制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4《“川藏铁路工程灾害风险及其防控研究报告”专家咨询会在北京召开》:9月5日,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在北京组织召开“川藏铁路工程灾害风险及其防控研究报告”专家咨询会议。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副主任姚玉鹏、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副所长刘卫东出席会议。会议以现场参会和视频参会结合的形式举行,由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赵千钧和何华武院士共同主持。

5《中国气象局与国家航天局深化合作,共推气象卫星事业高质量发展》:9月14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一行赴国家航天局调研,与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等领导围绕深化部门合作进行座谈。双方将在推动新一轮气象卫星及其应用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共推我国气象卫星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于新文、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与会。

6《第一届中国陆面蒸散发研究大会会议通知》: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包括土壤及水面水分蒸发、植被蒸腾、植被冠层截留降水蒸发、冰雪升华等,是水圈、大气圈、土壤圈和生物圈中水分和能量交换的主要过程,也是生态过程和水文过程的重要纽带。

7《南京地湖所加入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创新研究联盟》:9月13日,张甘霖所长应邀带队赴安吉参加浙江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主办的第二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实践会议”。

8《河南公布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名单 19家入选》:近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公布第一批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名单的公告》,第一批19家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中心和第一批通过评估的8家原省国土资源厅创新平台名单予以公布。

行业动态

1《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地球脉动》:近日,中科院公布了“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全球遥感空间信息系统”项目榜上有名。自2014年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中科院空天院认真贯彻落实,聚焦重大重点项目,不断协同创新,引领发展了重大科技成果。如今的这份荣誉,不但是对他们7年潜心攻关的最好总结,也让他们觉得,自己离梦想又靠近了一步。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20/9/2020916161944549.jpg

2《让AI看懂地球:达摩院发布AI Earth产品,打造泛自然资源行业AI引擎》:达摩院依托自身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充分挖掘多源对地观测数据的有效信息,对多源异构、不同标准、不同格式的对地观测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处理,提供多模态视觉AI分析能力,面向泛自然资源管理需求,打造打造泛自然资源行业AI引擎——AIEarth产品。对多源异构、不同标准、不同格式的对地观测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处理,提供多模态视觉AI分析能力,面向泛自然资源管理需求,打造泛自然资源行业AI引擎,让AI看懂地球。

3《5大领域+空间数据,阿里公布泛自然资源信息化战略 | 独家》:17日云栖大会上,阿里云透露了在泛自然资源行业的整体布局及业务重心。据了解,阿里云的“泛自然资源行业”,实际上包括了与各类国土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修复、产业发展相关的一系列工作内容。

4《构建地下万米三维地质模型,“透明雄安”数字平台初步建成》:据媒体报道,“雄安新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重要组成“透明雄安”数字平台近期取得重要成果,已在“雄安云”上线运行,面向雄安新区行政部门提供地质数据和地质成果服务。

5《国家海洋卫星山东数据应用中心落地自贸区烟台片区》:9月17日,“国家海洋卫星山东数据应用中心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位于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的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举行。14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80名代表共同见证山东卫星遥感数据应用学科建设史上的又一大事。

6《SpaceX与ArianSpace获得Intelsat 3.9亿美元合同》:9月18日讯,据CNBC报道,SpaceX与其欧洲竞争对手ArianSpace共同赢得了国际通信卫星公司Intelsat的卫星发射合约,总价值约3.9亿美元。

7《吉利重组无人机、飞行汽车业务,为旗下卫星应用公司破局》:15日,四川无人机企业“傲势”宣布正式加入吉利科技集团,和早前加入的主打飞行汽车的“太力”组成沃飞长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沃飞长空”)。公开资料显示,傲势无人机成立于2015年,其解决方案覆盖测绘、环保、安防、交通、气象、石化、林业防护、电力巡检等应用场景。

8《探访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30余颗卫星成为环保“天眼”》:9月16日,生态环境部开展“走进部属单位”系列活动之走进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航空部工程师朱海涛向记者介绍该中心无人机平台、载荷,以及已开展的相关业务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9《中国四维与华为签约共建“遥感产业云”》:9月15日,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四维)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在深圳华为公司总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遥感产业云”。双方将在“遥感产业云”共建共赢、遥感卫星“全球图库”业务推广、以及数字基础设施技术研究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科研进展

1《西北研究院揭示活动层不同冻融阶段土壤呼吸动态及其驱动机制》:青藏高原是中低纬度地带多年冻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土壤有机碳库高达160±87Pg,在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活性层作为多年冻土和大气之间的缓冲层,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和迅速,其水热过程是驱动多年冻土碳、氮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源动力。

2《我国学者在环境政策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192100009)的资助下,南京大学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张炳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何国俊助理教授和芝加哥大学王绍达助理教授合作,利用地表水水质监测站点带来的空间断点,估计了环境监管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以此核算我国水污染控制的经济成本。

3《青藏二次科考专题“典型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环境效应考察研究”有序推进》:8月17日至9月9日,水土保持研究所“典型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环境效应考察研究”课题组组成了包括6名科研人员和22名研究生在内的科考队,考察了河湟谷地及柴达木盆地等典型农区不同耕地利用强度下的环境效应。

http://www.iswc.cas.cn/xwzx/zhxw/202009/W020200911765247470217.jpg

4《成都山地所顺利完成青藏高原南部土地覆被和生态参量综合科学考察》:8月14日至9月7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研究任务三“生态脆弱性与生态安全”专题“青藏高原南部土地覆被地面调查与历史数据重构与验证”课题顺利完成青藏高原南部(川、藏、滇)土地覆被和典型样区生态参量野外综合科学考察工作。

5《“中国海海洋地质系列图”出版发行》: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吴自银研究员和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温珍河研究员共同主编的《中国海海洋地质系列图》出版发行,标志着我国管辖海域海洋基础图系实现了更新换代,也是该学科领域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系列图》由两家单位的30余名科研人员历时近8年研编而成。

6《成都山地所在尼泊尔中部丘陵区土壤侵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土壤侵蚀是尼泊尔中部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威胁之一。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中科院加德满都科教中心山地可持续发展分中心)熊东红研究员团队,联合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地理系、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等长期合作伙伴,以尼泊尔柯西河流域中游的典型小流域——Pakarbas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37Cs和210Pbex双核素示踪技术,评估了尼泊尔中部丘陵区典型农业小流域的土壤再分配速率。

http://www.imde.cas.cn/yjld_2015/202008/W020200825568888998905.jpg

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典型脆弱区生态工程气候效应及其适应全球变化对策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9月6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典型脆弱区生态工程气候效应及其适应全球变化对策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项目专家傅伯杰院士、于贵瑞院士、崔鹏院士、王艳芬教授,项目责任专家刘世荣研究员、陈镜明教授,推荐单位专家段晓男研究员出席会议。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和科研骨干共30余人参加会议。

http://www.igsnrr.ac.cn/xwzx/kydt/202009/W020200915561939866781.jpg

8《STOTEN: 北极黑碳气溶胶的气候效应模拟研究取得新进展》: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康世昌研究员团队联合中山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区域气候化学耦合模式WRF-Chem,初步探讨了北极地区气象要素和大气稳定度对黑碳-云-辐射相互作用的响应。

9《北极东北航道未来可通航性研究获新进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极地区持续变暖,增温速率大致为全球的两倍。受此影响,北极海冰覆盖范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减小。21世纪后,海冰范围减小速率进一步加大,海冰厚度和密集度以及多年冰均呈减小趋势。

10《新疆生地所揭示中亚天山不同冰川覆盖率下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伴随全球变暖,以积雪、冰川融水为主的河流水文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天山作为“中亚水塔”,是中亚众多河流的发源地,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深入开展中亚天山地区冰川积雪变化特征分析、冰雪变化及对下游径流的影响机理研究,对了解和掌握未来水资源变化以及提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招聘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0年9月招聘1名《全球变化数据仓储(中英文)》期刊编辑启事》——2020-09-14:根据工作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全球变化数据仓储(中英文)》数据期刊编辑1名(按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应聘条件:具有地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或地球科学相关领域博士学位;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制图、数据知识、视频、数据编辑技能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功底和不少于3年的经历。

2《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党委办公室党务管理岗位招聘启事》——2020/09/10:现因工作需要,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党委办公室公开招聘 党务管理岗位 工作人员 1 名。招聘岗位: 党务管理。岗位职责:党建工作制度建设,完善党务工作流程;党委工作考评和换届选举工作;创新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实施;完成处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3《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期刊中心学术期刊编辑岗招聘启事》——2020/09/16:现因工作需要,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公开招聘 学术期刊编辑 工作人员 1 名。招聘岗位:学术期刊编辑,岗位要求:35岁以下(有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一年以上工作经验可适当放宽);自然地理学等相关或相近专业,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英语6级(含)或雅思6分以上。

4《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组招聘科研助理》——2020-09-1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系统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组,因工作需要,拟向社会招聘科研助理2名。

5《水土保持研究所招聘启事》——2020-08-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信息技术部基于工作需要,招聘工作人员1名,招聘条件:1. 硕士及以上学历,自然地理、遥感、GIS 和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专业;2.学习能力强,能使用以下两种GIS/遥感软件处理平台(ERDAS、ENVI、ArcGIS、MapGIS、eCognition等)。

6《宿迁学院2020年公开招聘公告(第一批)》——2020-09-16:为更好地选拔优秀适岗人才,充实人才队伍,优化师资结构,宿迁学院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年龄条件: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40周岁(即1980年1月1日之后出生),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年龄不超过45周岁(即1975年1月1日之后出生),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年龄不超过50周岁(即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其中,具有博士学历和副高职称的紧缺急需学科人员,年龄可放宽5岁。

7《昆明市社会科学院2020年公开招聘2名工作人员简章》——2020-09-16:根据工作需要,昆明市社会科学院2020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名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基本条件:年龄为35周岁及以下(以报名之日计算);普通招生计划全日制毕业生(2018-2020年)年龄不受限制;具有招聘岗位所需的学历(以毕业证专业为准)和技能条件。

label :
    请 登陆 后进行评论

评论列表 ( 0 )

 



最多关注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