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资讯速读——2021年1月19日

正文

地学资讯速读——2021年1月19日

2021-01-19 | 作者 :

category : 地理信息

综合新闻

1)《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活动12月31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活动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做好长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各项工作,确保取得扎实成效。

2)《“山地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治研究集体”喜获2020年度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1月15日,中国科学院2021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并颁发中科院2020年度杰出科技成就奖、国际科技合作奖、科技促进发展奖和青年科学家奖等。由成都山地所崔鹏院士领衔,何思明研究员、陈宁生研究员为骨干的“山地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治研究集体”荣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集体)。

3)《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1年度报告“全球典型湖泊生态环境状况”专题启动会在南京召开》:1月16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主持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1年度报告“全球典型湖泊生态环境状况”专题在南京召开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专家咨询会。项目组成员、咨询专家、青年科学家代表、研究生等30多人参加线上和线下会议。

4)《空天院与国家减灾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1年1月13日下午,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与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在北京召开战略合作座谈会。空天院院长吴一戎、国家减灾中心主任魏振宽出席会议并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会议由空天院副院长张兵主持。会上,张兵介绍了协议签署的背景,回顾了双方前期合作情况,并对未来合作方向进行了汇报。

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旱区融雪洪水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020年度进展会议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旱区融雪洪水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020年度进展会议在甘肃兰州召开。会议以现场和线上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跟踪专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严登华,项目跟踪专家、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王银堂,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研究员丁永建、王建、西北大学教授王宁练、兰州大学教授王澄海、河海大学教授余钟波及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教授级高工胡兴林等咨询专家和主要项目骨干60余人参加会议。

6)《《中国水利年鉴》荣获第七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七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评选结果近日揭晓,由水利部办公厅指导、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以下简称“出版传媒集团”)编辑出版的《中国水利年鉴》(2019卷)荣获一等奖。《中国水利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是水利部主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大型行业权威年鉴,创刊于1990年,是反映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记录水利要事、汇集水利统计资料的年度刊物。自创刊以来,《年鉴》多次在中央级年鉴评比、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中获奖,在框架设计、内容结构、编校质量、装帧设计等方面均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

7)《第二届北京大学遥感地信研究生论坛成功举办》: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空间信息集成与3S工程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办的 “第二届北京大学遥感地信研究生论坛”于2021年1月16号以线上视频会议形式成功举办。会议通过《遥感学报》知网平台和B站进行同步直播,吸引了1.4万余人在线观看学习。

8)《北京市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暨北京大学遥感所2020年度会议圆满举行》:2021年1月17日上午,“空间信息集成与3S工程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会议”在遥感楼517室线下和腾讯会议线上同步召开。会议由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黄舟老师主持,出席的嘉宾包括学术委员会各委员和遥感所全体老师。北京大学学科办贺飞副主任和北京大学科研部张琰主任首先发表线上致辞,北京大学地空学院刘瑜副院长也随后致辞,期盼遥感所团结各界力量、做出更多成果、输送更多人才。

行业动态

1)《《月球样品管理办法》首次对外发布》:今日,国家航天局首次对外发布《月球样品管理办法》,鼓励国内国际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力争取得更多科学成果。据了解,《月球样品管理办法》共9章37条,包含了月球样品保存、管理和使用的总体原则、信息发布、借用与分发、使用与返还、成果管理等方面内容。《办法》明确,月球样品原则上分为永久存储、备份永久存储、研究和公益四种基础用途。

2)《追星星的人很忙系列Vlog|走进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国际资源卫星地面站网成员。地面站承担着我国所有民用陆地观测和空间科学卫星的数据接收任务,是我国建成并运行时间最长的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历史档案库。新华社记者带你揭秘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从数万米的高空俯视地面,看日月山河,望星辰大海。

3)《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远距离量子纠缠纯化》:1月1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网络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南京邮电大学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质的超纠缠源,首次实现了11公里的远距离量子纠缠纯化,纯化效率比此前国际最好水平提升了6000多倍。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4)《百度智能云发布时空数据管理平台》:1月15日消息,百度智能云正式发布时空数据管理平台。该平台通过构建多源异构的时空数据服务中台,形成地上地下一体、静态动态一体、基础专题一体的信息资源服务支撑体系打造城市地理空间信息框架基础环境,提升自然资源空间治理能力,为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应用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服务能力支撑。

5)《专家支招:如何建设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中心》: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和国际合作局主办的“建设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联合国系统及国际组织、智库学界及社会组织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旨在研讨如何将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简称:SDG中心)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国际科研机构,以更好地利用科学创新服务联合国2030年议程。

6)《空中发射,维珍轨道首次将10颗卫星送入轨道》:1月18日,英国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旗下维珍轨道公司(Virgin Orbit)当地时间周日首次将10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这标志着一种新的低成本卫星发射方法取得成功,并可能对太空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维珍轨道公司定制的波音747飞机从其姊妹公司维珍银河位于莫哈韦沙漠的航天港起飞,并将火箭LauncherOne附在机翼上,升至10668米的高空。到达预定位置后,火箭被释放并点火,将微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

科研进展

1)《玉龙雪山站在海洋型冰川动态变化监测方面取得系列成果》:玉龙雪山是欧亚大陆距赤道最近、规模最大的海洋型冰川区,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是全球变化研究最具代表性区域。显著的低纬垂直高差,孕育了多样的冰雪文化景观,其冰冻圈服务与人类活动关系极为密切,是开展人地关系研究的关键性典型区域。自1982年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横断山分队考察以来,中国科学院玉龙雪山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野外观测研究站(简称玉龙雪山站)致力于中国海洋型冰川分布区的冰冻圈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协同研究。

2)《瓦里关大气成分本底观测数据集发布》:由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 (简称瓦里关站)提供的长时间序列大气成分本底观测数据已在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正式发布,并提供免费下载,热忱欢迎广大科研工作者关注并获取数据。位于海拔3816米的瓦里关站成立于1994年的瓦里关站位于中国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境内,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系统的29个大气本底基准观测站之一,由中国政府和全球环境基金联合投资建设,并由中国气象局负责运行管理。该站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大气本底基准监测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设在大陆腹地的大气本底基准监测站,它的建立填补了全球大气监测(GAW)在欧亚大陆内的空白。

3)《我国学者在碳捕集与封存及利用工程全球布局方面取得进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1521002、71622012、71822401、72073014)等资助下,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魏一鸣教授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团队,在碳捕集与封存及利用工程布局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 “2°C温控目标下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的全球布局”(A proposed global layout of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in line with a 2 °C climate target),于2021年1月4日以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上。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8-020-00960-0。

人才招聘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研究组2021年1月招聘2名博士后启事》:因工作需要,拟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2名,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区域粮食-能源-水系统耦合机制、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时空动态模拟平台及工具开发等相关研究工作。申请条件: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或博士论文已答辩或即将答辩),具备地理学、生态学、生态经济与自然资源管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统计等相关专业背景之一;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或SSCI收录论文1篇及以上;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

2)《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2021年土壤化学与污染控制研究团队博士后招聘启事》: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2021年土壤化学与污染控制研究团队招聘博士后,应聘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或者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在站期间须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具备环境科学、环境化学、土壤化学、土壤学、农学、地理学或环境微生物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已发表SCI论文两篇及以上者可优先考虑。

3)《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公告》:根据中心科研工作需要,面向社会常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条件: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身体健康,无不良经历;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具有强烈的科学研究兴趣和良好的专业素质,富有创新性和独立思考精神,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外籍博士需具备良好的中文听、说、读、写能力;专业要求见具体研究课题。

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室2021年1月特别研究助理招聘启事》:因科研任务需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室现拟招聘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1-2名。研究方向:农业地理与农业遥感大数据;气候变化与农业土地利用;农业土地可持续发展分析模拟模型与方法。应聘条件:具有地理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或农学等相关研究背景的应届博士研究生或已获得学位3年之内的博士,年龄不超过35岁;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SSCI论文1(或中文核心论文3篇)以上;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编程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熟练应用Matlab、Python、R或IDL等一种以上语言处理遥感、气象等数据,能熟练使用GoogleEarthEngine开展遥感大数据处理者优先。

项目申请

1)《关于征集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项目建议的通知》:为进一步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最大限度释放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根据《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项目管理办法》(科发促字〔2016〕138号),拟安排部署2021年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简称“弘光专项”),现面向全院征集2021年度项目建议,请按照相关要求积极组织推荐。

防灾减灾

1《青藏高原东部有雨雪黄淮及其以南地区将有一次降水过程》:昨天夜间开始,北京地区出现降雪天气,截至今日6时,全市平均降雪量0.2毫米,城区平均0.2毫米,海淀凤凰岭2.7毫米,上述大部地区积雪深度1厘米,最大怀柔5厘米。19日至20日,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大部、西藏东部、青海南部、川西高原等地有小雪或雨夹雪,局部有中到大雪;我国其余地区以晴为主,气温回升。21日起,黄淮及其以南地区将有一次降水过程,黄淮有小雨(雪)或雨夹雪,江淮、江汉、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有阵雨或小雨,部分地区中雨。

2《开展海冰监测调查 助力海洋防灾减灾》:2021年伊始,受强冷空气影响,青岛地区经历了两场降温剧烈、雨雪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寒潮天气。为严防冬季海冰灾害及各类此生事故发生,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加强海冰巡查和监测,认真做好海冰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全市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1月9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联合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开展青岛近岸海域冰情实地调查,并根据海洋站观测、卫星遥感监测情况,测得浮冰外缘线离岸距离胶州湾2.5海里,鳌山湾1-2海里左右。

3《青山有人管 绿树有人护》:青山有人管 绿树有人护,23省份已开展林长制改革试点,2022年6月将全面建立。建立健全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是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各地探索实践的林长制,便是其中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2017年以来,安徽、江西率先探索林长制改革,截至目前已有23个省份开展了林长制改革试点。日前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提出,确保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长制。即日起,本版推出“美丽中国·关注林长制”系列报道,关注近年来各地探索林长制改革试点取得的成果。

4《中国气象局与工信部联合开展气象预警靶向发布试点》:近日,中国气象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气象灾害预警短信精准靶向发布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将在福建、贵州及四川省汶川县等地开展试点,推动利用通信大数据平台精准靶向发布预警短信,解决短信发布的时效性、精准度等问题,努力实现预警信息发布到村到户到人。

5《打造气象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长三角模式”》:《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气象保障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气象保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未来,如何从服务构建“三区”到打造气象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长三角模式”,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一张蓝图——形成气象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长三角模式”《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区域气象高质量协调发展新格局,全面建成气象服务一体化发展新体系。到2035年,形成气象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长三角模式”,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带动力。

6《气象专家分析近期北方多地沙尘天气特点 出现时间偏早》:近期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沙尘天气。1月13日,监测显示,过去24小时,内蒙古中西部、甘肃西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山西、京津冀、河南北部、山东、苏皖北部等地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其中,内蒙古阿拉善盟局地出现沙尘暴。

label :
    请 登陆 后进行评论

评论列表 ( 0 )

 



最多关注
近期文章